中新網蘭州8月14日電甘肅省科學院納米研究團隊經過多年多地多物種的試驗,將金屬納米粉體材料運用在農業上,出現了提質增產的效果。
甘肅省科學院近日披露今年5月到7月的實收實測結果顯示,河南省襄城縣試種的冬小麥846畝,將納米粉體浸種和兩次噴灑處理,畝產提高27.3%;在新疆種植的600余畝冬小麥,兩次納米噴灑處理,平均畝產提高13-15%。
尤為突出的是,在甘肅景泰縣種植的5畝春小麥,在納米粉體拌種加兩次噴灑條件下,提高產量42%,畝產達到709公斤。
“納米高效農業”理念由甘肅省科學院納米研究室首席專家閆鵬勛教授提出,歷經三四年納米小麥的種植,從小面積試驗,逐漸變為大面積試種推廣,不論選用不同小麥品種,不同地域試種,都獲得大幅度糧食增產效果。
試種結果還表明,金屬納米處理不僅有壯苗、促進根系生長和提升抗逆性的作用,還有效增加葉綠素含量、提高小麥有效分蘗、增加穗粒數、籽粒千粒重、籽粒中鐵元素含量。
這個研究團隊在大面積成功試種納米小麥的基礎上,從甘肅、新疆、河南、寧夏和內蒙等地開展了其它農作物、草類、水果、蔬菜和中草藥等種植試驗推廣研究,總推廣面積達到3000畝以上,將納米鐵、納米硅、納米銅等納米材料用于玉米、大豆、紫青稞、水稻、棉花、苜蓿、辣椒、西紅柿、茄子、橄欖、菜花、黃冠梨、蘋果、桃子、枸杞、當歸、貝母、黨參等種植上,均取得了顯著的促進生長、增產增效和提升品質作用。
金屬納米粉體材料,是指三維空間中一維或三維尺寸在1-100納米范圍內的超細粒子,或通俗的說是幾十或幾千個原子抱團形成的粒子。
金屬納米粉體表現出與宏觀物質顯著不同的各種性能,應用領域最廣、應用效果最佳,而成為納米新材料中的王冠,但因為生產難度高、是目前國際上最急需量產且攻克難度最大的納米材料,價格昂貴也限制了它在各個領域的廣泛使用。
甘肅這個納米研究團隊歷經20年,完全自主發明的“MPNP系列金屬納米粉體新材料工業化生產技術”,產能是歐美技術的幾十倍,能夠工業化大批量生產各類高質量金屬納米粉體。
文章轉載至中國新聞網
推薦閱讀
- 3種超聲波小型氣象站如何選擇?2025-04-27
- 基于超聲波測風的氣象監測站——FT-CQX52025-04-24
- 超聲波一體化氣象站的亮點2025-04-22
- 水質監測一體機2025-04-18
- 水質在線監測儀器有哪些?2025-04-15
- 鼠害監測儀,高效防控2025-04-11
- 水質檢測儀器哪個牌子好?2025-04-09
- 風途水質分析儀介紹2025-04-07